一、信息与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与工程学院以 “立智慧旅游之身,行信息工程之道” 开展应用型育人模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围绕“互联网+”、“旅游+”新型跨界产业背景,服务大旅游产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支撑,以产教融合和工程教育为引导,以智慧旅游、智慧文旅为特色布局学科专业,建设以智慧旅游为亮点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智能旅游、旅游大数据、虚拟旅游和智能酒店工程为特色的“技术和技能”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技术主导型”的应用型人才,发展和创新智慧旅游关键技术。依据学生个性特长,构建“分类分梯度”的实践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目前学院开办有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二、办学条件
学院建有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创新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现有“旅游大数据实验室”、“智慧旅游实验室”、 “物联网实验室”、“楼宇智能化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处理工学实验室”、“虚拟仿真工程实验室”、“智慧酒店实验中心”、“四川省智慧文旅工程中心”、“热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等实验室30余间,有1600余件各类实验设备设施,设备总价值近3000万元,满足信息与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职业发展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的需要,同时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的基本需要和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需要。
三、师资队伍及名师代表
信息与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特聘院长1名,教职员工60名,其中专任老师45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6名,其中博士13名,在读博士11名。具有高级职称者26名,其中教授5名。学院有双师双能型教师22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1名,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4名,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 “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2名。
名师代表:
周相兵(院长),教授、博士,2018年获批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近五年来,他从工程技术视角围绕智能网联、文旅融合主持(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负责及合作了四川省重大攻关、应急攻关、重点研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和应用基础等项目20余项,在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GRS、ITS等一区与二区TOP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ESI论文8篇,第一和通信作者10余篇,被总引用达1000次,专著1本,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省教学改革与实验性创新项目2项,主持省人工智能高阶课程1门,2个四川省教学指导委会的委员,发布了10个团体标准,合作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合作出版教材2本,先后教授过《大数据开源处理框架》、《信息系统安全》、《智慧旅游概论》、《软件技术》和《数据中心运行与维护》等课程。,省高校智慧旅游工程中心主任。是IEEE Transactions等10余本SCI期刊论文评审人,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等四省市科技项目评审人;获得有效授权发明专利6项(转让2项),相关成果已实现了文旅场景化转化应用,已产生了良好效益。
罗晓东(副院长)四川大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智慧旅游、美食知识图谱构建与智能推理、机器视觉与智能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四川省安全专家,工作期间获得校级优秀教师4次、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十佳技术能手”称号、四川省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二、三等奖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面上项目、省级项目和市厅级等科研项目共计6项。近年来,在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7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2篇、中科院二区2篇,通信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1篇;第一、二作者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2项。
李凌,教授,中共党员,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标准质量专家。长期致力智慧旅游技术应用的科学研究、智慧旅游系统规划与设计、旅游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和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主持完成四川省一流课程《智慧旅游》建设,曾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陈衡,教授,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旅游、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从业19年,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主研省厅级课题8项。
李晓,教授,中共党员,高校任教2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和参研省部级、厅级课题十余项。
王攀藻,教授,中共党员,学科专业带头人、四川省教育厅教指委委员、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二次党代会代表。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旅游经济等,主持主研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1项,横向科研项目2项;厅级教改项目3项;公开发表论文达25篇,北大中文核心近7篇;撰写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达5件,实用新型3件;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1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荣获全国本科院校工程技术应用教师大赛三等奖1项,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指导大学生获得全国TI杯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第七届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杨彦彬,博士,正高工,四川省千人计划团队核心成员,天府英才B卡,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四川省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专委会委员。主持或参与纵向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10项,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7个、软件著作权1个,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杜思远,管理学博士、区域经济学博士后,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科技处副处长、副教授,兼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理事、四川新型智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核心成员兼秘书长、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旅游产业和宣传推广专家、金沙智库理事等学术兼职,曾挂任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教学及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旅游学、经济学、营销学等领域,拥有15年咨询培训从业经验,先后在SSCI、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等经济学、管理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或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承担各级政府及企业课题50项以上,相关成果获得中央有关部委采用2次、省委常委领导批示9次、副省级城市市级领导批示1次。
李一平,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曾长期在中央直属企业研究院担任重点项目的主研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等,目前有SSCI/SCI论文2篇,EI期刊论文1篇、在研1项省部级课题、校级科研(含教改)课题1项。
张智恒,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发表SCI期刊论文10余篇,教改论文2篇,副主编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信息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近百项,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序列分析,推荐系统,代价敏感和三支决策。
冯友君,博士,副教授,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负责人。近年来,主要讲授《大学物理》、《大学物理(1)》、《大学物理(2)》、《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子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及高功率激光技术等,作为主研人员参研国家级项目多项,主持省级项目3项、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校级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团队项目2项,参研厅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副主编教材2部。所指导的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学术论文发表等多项。曾获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四川赛区二等奖、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信息与工程学院科研贡献评比“一等奖”。
卢佳廷,四川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讲师,中共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智能装备、数字文旅、二维信息材料等。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一作4篇,总影响因子14.6,被引用30余次。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在研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项;曾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2项。
黎波,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博士,讲师,兼任简阳青创会创业导师,成都市高新区科人局项目评审专家,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专家,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近三年发表论文多十余篇,其中多篇被SCI和EI收录,撰写专著2部,各类专利4项,参与主持省、地厅级项目3项。
吴鹏,博士,讲师,中共党员,“川旅学术菁英”。主要研究为方向虚拟现实、旅游信息安全、软件供应链等,目前有SCI论文1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教改项目2项;组建了虚拟现实与信息安全科研团队以及虚拟现实教学团队;作为主研人员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
李源,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副教授,物联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仪器仪表、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工程应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3项。曾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电子技术项目“优秀指导教师”,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袁扬,博士,讲师,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等,目前有SCI论文1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研校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
王佳淼,博士,讲师,中共党员。承担《数据挖掘导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专业课。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目前有SSCI/SCI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在研1项省部级课题。
王琦,英国杜伦大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现象学、有效量子场论、暗物质模型。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篇。曾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项目奖学金。教授随机过程,大学物理,离散数学等课程。
徐财,四川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光学三维测量、银行方向。发表SCI论文4篇;曾通过软件水平考试的2个最高级别(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超高分通过并进入全国前50强、北京市前6名;一次性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4级。具有10多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系统分析及设计、开发等经验;具有丰富的银行项目经验,对银行的业务掌握的比较全面(信贷、票据、国结、互联网金融等);通过银行从业、证券从业、基金从业等相关资格考试;逻辑思维较强(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多次获得冠军,围棋4段);获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2024年计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四、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学校的“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立智慧旅游之身 行信息工程之道”为导向,以“信达天下”为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产教融合育人观。学院紧密对接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构建以智慧文旅为特色的专业布局,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建有四川省文旅数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及近30个教学、科研平台与实践教学基地供学生实践,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重大科技专项等省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先后与四川旅投集团等10余个大中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不断深化“三互三共”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五、专业介绍
1.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招生范围:只招理科考生)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开发技术、虚拟现实开发引擎应用、建模技术、场景设计与实现、Web前端开发技术、全栈开发技术、数字影像合成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平面设计、影视特效等。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虚拟现实、新媒体智能信息处理、影视动画等数字媒体的未来发展需求,掌握面向虚拟现实、数字智能设备、数字娱乐、全栈开发等领域的知识体系与技能,熟悉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理论与方法、数字媒体项目策划与管理、数字媒体行业发展前沿与动态,且具有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开发、应用、管理、服务等专业素养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又有较好的艺术认知能力,能适应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产品开发,具体可从事软件开发、智慧旅游、游戏开发、虚拟现实、影视动画类、文化传播等产品设计与服务等工作。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招生范围:只招理科考生)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设备、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具备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网络通信、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建筑电气控制技术、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新能源与节能等专业知识;具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管理与维护、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院所、工程建设单位、智慧城市建设单位等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工程设计、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电气工程预决算、建筑工程招投标、电气施工与管理、智能设备的维护与调试、智能楼宇管理、酒店工程等方面的工作。
3.人工智能(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招生范围:只招理科考生)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分布式与云计算、LINUX操作系统、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挖掘导论、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满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大需求,培养具备扎实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方法和工程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熟悉文旅产业、智能旅游、智能文创、智能决策等行业发展前沿和动态,拥有文旅智能系统、智能产品、智能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等核心能力,且具有基本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和产业视角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智能推荐系统、智能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服务与应用、情感分析和无人驾驶等信息技术类工作。
4.软件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招生范围:只招理科考生)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人机交互设计、移动应用开发、机器学习等。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围绕数智文旅产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服务于文旅行业发展的工程能力,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数智文旅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后能在数智文旅、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软件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测试、开发、运维及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六、学生活动
学院围绕“文化育人”的工作重心,积极参与并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材助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2023年全年,学院共参与省、市、校级近20项120多次学生活动,如“迎新杯”篮球赛、足球赛、辩论赛、运动会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大学生青春昂扬的精神风貌。学院举办了“同信逐梦二十载,智慧文旅铸辉煌”——信息与工程学院20周年庆暨迎新生文艺晚会、第二届“以信之名 悦动青春”体育运动年、寝室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人民就是江山”红色主题情景音乐会、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型活动;承办了四川省大学生智慧文旅作品创新创作大赛、我校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级比赛等,极大地陶冶了学生情操,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2023年度,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四届四川省大学生智慧文旅作品创新创作大赛”、“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1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项,包括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15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6项,省级二等奖45项、省级三等奖54项。
七、招生计划
注:1.学校最终招生计划数以各省(市、区)教育考试院统一公布为准;学费按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定标准及相关规定执行。
2.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项目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在我校完成学业,其他三个学年(第二、三、四学年)在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学业;
3.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项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在我校完成学业,其他三个学年(第二、三、四学年)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学业。
八、联系方式
本科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咨询电话:028-84825063
联系老师: 吴老师(数媒)(15883802386)
屈老师(建电)(17361034357)
李老师(智能)(18780176523)
陈老师(软件)(18328573066)
方老师(15882299049)
邮箱:373671115@qq.com
QQ群:42192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