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核心课程

四川省来华留学精品课程、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饮食文化》

发布时间:2024-04-18 文章来源:烹饪学院 浏览次数:

四川省来华留学精品课程、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程,是系统掌握中国烹饪知识的入门课,也是学好烹饪专业其他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课。本课程系统讲解中国烹饪的历史与餐饮业发展,中国饮食烹饪科学与技术实践,中国烹饪艺术与美食鉴赏、饮食民俗、中国馔肴及中国茶酒文化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餐饮市场调研、菜品开发与创新、特色筵宴设计、美食节开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是烹饪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川省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精品课程,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一流线上课程等。

课程教材:

 

课程组教师介绍:

 

课程负责人

郑伟,男,1982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中华饮食文化学院副院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川菜专委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饮食文化及餐饮管理方面教学和研究,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基地重大课题1项,子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联重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8项;参编著作5部;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在内科研论文20余篇。是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团队成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建设专家,先后荣获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在线教学优秀教师等称号。

骨干教师

杜莉,女,1965年出生,二级教授,硕士,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委员会主席、中国烹饪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30余年来,长期从事饮食文化教学与研究,撰写出版《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巴蜀饮食文化纵横》《川菜文化概论》等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全程参与成都申报、建设“国际美食之都”,在日、韩与荷兰等多国开展主题演讲;深入传承弘扬地方饮食文化,组织开展《中国川菜标准体系》建设,主持制订多个国家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促进了川菜及中餐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弘扬了中国饮食文化,获得四川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5次、“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奖”“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全球杰出贡献奖”等,曾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中国食文化突出贡献专家。

骨干教师

李想,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烹饪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人社厅专家库专家,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国家注册营养师,烹饪与营养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省教育厅三全育人试点学院负责人,省教育厅饮食文化系列课程协同育人精品项目主持人。曾多次赴海外交流学习并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主持完成科技部、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子课题等各级各类30余项,获批专利4项,软著3项。近三年各类科研到校经费近300万元,带动企业增收过亿元。《成都市世界美食之都建设运行与发展报告》获中餐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著近20部。

骨干教师

刘军丽,女,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教授,欧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饮食文化”课程组骨干教师。长期从事饮食文化、美食旅游,川菜和中国饮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2014年以来,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厅等各级科研项目22项,其中主持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篇。编写出版“中国川菜标准国际化网络推广片(视频教材3部),荣获第二十届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担任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委会委员,成都市旅游协会专家委成员。担任中华地方特色名宴——郫县豆瓣宴、中国名宴——眉山东坡宴的文化策划,进行文化创意策划与设计。热情参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化推广工作,受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委派赴日本立命馆大学、法国杜盖酒店管理学院交流讲学,展示传播中餐技艺与中华饮食文化。

骨干教师

张茜,开云在线注册,开云(中国)研究员、川菜非遗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川菜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从事饮食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参与撰写出版著作8部,已主持省级、厅级等项目7项,作为主研人员完成国家级等项目1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近50篇。还担任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饮食文化专题”的分卷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参与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